近期新冠感染在全國各地流行,現階段流行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主要侵犯上呼吸道,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少見肺部影像改變。發燒是新冠病毒感染病癥的最常見癥狀之一,因此,科學退燒很關鍵!可以幫助我們在新冠病毒感染流行趨勢下更好、更安全地度過去。
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現發熱也不必過分緊張,發熱是機體的一種免疫防御機制,因此出現發熱不要盲目使用退熱藥,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溫,并補充電解質和水分。只有當出現持續高熱的時候才需要借助退燒藥的幫助。
這幾種常見的退燒藥物要知道!
在持續高溫時使用退熱藥,可以幫助人體快速降低體溫,緩解高熱及其引起的并發癥(如高熱驚厥等)。在本次官方發布的108種《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藥目錄(第一版)》中,針對新冠感染引起發熱,推薦含有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為了方便患者在發熱期間正確選擇,將兩者對比如下:
1. 對乙酰氨基酚
比較安全的退燒藥,也稱為撲熱息痛。推薦劑量比較安全,無胃腸道刺激或出血傾向,不影響血小板功能,無腎毒性。但其退燒效果和劑量成正比,藥物過量使用會造成肝毒性,因此在使用時應嚴格控制劑量,并且控制服藥間隔時間6小時及以上。服藥期間禁止飲酒和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 布洛芬
明顯的解熱鎮痛作用,副作用少。退熱起效時間快,持續時間平均為5小時,但也需要嚴格控制服藥劑量。
退熱藥只是對癥治療,藥效僅能維持數小時,體內藥理作用消除后,體溫將再度上升,因此選用退熱藥的主要依據是其療效及副作用,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藥物。同時為了避免高熱帶來的其他副作用,如高熱驚厥,可輔助中成藥清熱鎮定。同時,不管使用布洛芬還是對乙酰氨基酚,都可能出現大汗,因此需要及時補充電解質。尤其是伴有持續性嘔吐、腹瀉或液體攝入不足的情況更應該在積極補充液體的前提下使用退燒藥,以免出現脫水及電解質紊亂。有基礎代謝性疾病,如肝腎功能不全者應在服藥前向醫生咨詢。
孩子發燒了該怎么使用退燒藥?
根據目前的研究報道顯示,小兒的新冠感染主要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癥狀,大部分以輕癥或普通型為主,與成人病例相比兒童的病情相對較輕,恢復更快。但由于兒童的身體因素,兒童的持續高熱可能會誘發高熱驚厥。有資料統計,2%-5%神經系統發育正常的兒童至少有1次熱性驚厥。
研究表明,退熱藥的療效由大到小依次是: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復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因此,考慮到療效及副作用,小兒發熱最普遍使用的是含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該藥短期使用常規劑量的副作用輕微,可作為首選退熱藥,如本次《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藥目錄(第一版)》中的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干混懸劑、顆粒、口服混懸液,12歲以上患兒可使用緩釋片。其次也可選擇布洛芬片、顆粒、混懸液滴劑和小兒布洛芬栓,其中精氨酸布洛芬顆粒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給患兒使用。
必須提醒的是,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同時使用,或自行增加劑量,否則會使患兒出汗過多,導致虛脫,低體溫(<36℃),甚至休克。半歲以內嬰兒發熱時不宜使用退熱藥來降低體溫,應該選用物理降溫,如松開包被;洗溫水澡或者溫水擦浴,水溫32-34℃,避免著涼;使用濕毛巾或者降溫貼敷貼于額頭、頸部、腹股溝、腘窩等處,30分鐘替換一次。
當患兒拒絕口服藥物時,退熱栓劑用來塞肛門。由腸道吸收,退熱效果迅速,非常方便,但要注意要小劑量給藥,切忌反復多次使用而致退熱過度,引起體溫陡降或腹瀉。同時,服用退燒藥的同時,為了避免持續高熱帶來的熱性驚厥及其他并發癥,也建議輔以犀牛角,羚羊角或水牛角等角類中成藥物,如沙溪的濃縮水牛角片,可研磨成粉劑,隨水吞服,可以幫助患兒涼血鎮定,利尿解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可預防小兒高熱,以及治療高熱影響的高熱驚厥。
來源:健康時報